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這就是共和

前陣子因為討論雲林國光石化園區的關係,我提出了一個議題「什麼叫共和?」基本上只要是公民就會對政治就會有所關心,所以對於這個已經實行了那麼久的政治制度其實也不陌生。雖然得到的答覆蠻多的,可是錯誤的答覆卻不少,所以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影響著現代人類社會非常深遠的政治制度吧。由於小弟是在現代社會出生的,而且我年紀並不大(??),在懂事的時候台灣社會已經離開獨裁統治(其實獨裁的情狀在"誓死"捍衛共和的傳統共和國也會發生),並步入了比較正式的民主共和時代,在這邊我並不打算對台灣政治作深入探討,只是想說明在現在出生的人對共和這兩個字並沒有比較特殊的感情,當然也不會有什麼需要誓死捍衛共和的情操。
台灣的教育對理工科是比較偏重的,自然組學生上高中之後基本上是不看歷史的,所以對最出名的古老共和國"羅馬共和國"了解並不多,僅知道有元老院這東西,而且後來就轉成帝制,史稱大秦,更不用講會去了解裡面的政治制度了。"神鬼戰士"(對岸翻譯成角鬥士)這部電影,讓我對羅馬的帝制和共和產生興趣,"恢復共和"這件事情竟然是如此的重要,讓這個我只理解中國歷史,認為一有機會大家都會想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人是完全想不透。後來我因為某些原因開始去研究共和國後期的歷史後,看到了一些人在網路上發表的心得說:"羅馬沒有完全共和過,也沒有完全帝制過,而在凱薩稱帝後再也沒有回到共和"(當然,這三個描述都有錯),我的心中不禁的重新思考了什麼叫共和?
共和制的英文是"Republic" ,起源於拉丁文的"Res publica"(大概的意思就是公共的事務)。而中文把英文的Republic翻譯成共和的原因則是因為在"竹書紀年"當中,周厲王因國人暴動逃離鎬京到到宣王即位這段期間稱為共和(行天子事,號曰『共和元年』,這部份史記周本紀記載的是周公、召公兩相行政),所以後來日本西化的時候,就引用這個典故,把Republic稱為共和。 就我們所知,農業的起源在西亞,人類因為農業的剩餘糧食,就可以供養一些不需要從事生產的技能專家、統治者和軍隊,統治者接而利用資源進行更大的水力建設來供養更多人口,部落和國家由此產生。上古時期的國家以君主制為主,但已經有一些國家採取共和制(如許多希臘城邦),可是真正把共和制發揚光大的卻是羅馬共和國。
羅馬是個非常神奇的城邦共和國,任何一個能維持霸權的國家一定有許多勢均力敵的對手,羅馬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從一個小小的城邦成為一個環繞地中海的大國(他們稱為我們的內海),在這我就不贅述羅馬的歷史,來探討一下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人自從革命趕走國王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共和制度,基本上羅馬走的是寡頭共和這個路線,而且政治上是非常保守的。羅馬最高的行政官叫執政官(Consul),以現在的國家來說相當於總統,為了避免獨裁者的出現,執政官有"兩名"(其中一個要來自平民),並且只有一年的任期。不過一向遵循共和傳統的羅馬在敵人兵臨城下時為了避免緊急危難,可由執政官選出一個人來獨裁,稱為獨裁官(Dictator)。會有這樣的職位存在,可以說明其實羅馬人很明確的知道"獨裁"是比較有效率的。(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獨裁官凱薩,跟一般人眼中專政獨裁的形象不同,凱薩其實並沒有濫用這個職位,第一次當獨裁官僅十一天而且也沒有福氣利用到終身獨裁官這個職位)
大家都知道共和國的理想是很遠大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屬於人民,不屬於個人的國家。但兩千年前的古老共和國告訴我們,縱使今天有了全民參政權,走的是民主共和,但是仔細琢磨後會發現其實今天的政治生態跟兩千多年前其實是相去不遠的,在羅馬共和時期的政客都會喊愛羅馬、愛人民,但大家也都知道他們骨子裡愛的就是錢,愛的是自己。所謂的共和制政府其實只代表著政經高層的意志,並不是大多數平民的意志,任何政客都可以利用施以小惠的方式來換取權利,平民也殊不知這些小惠也是從人民身上搜刮得來的,人民為了過生活,就只好繼續用選票選出吸自己血的政客,其實這就是共和。這一點在媒體如此發達,民智如此開化的今天也無法避免的,也就是說,即使的是2009年的今天,活在共和制底下的人民如果沒有一定的政經關係其實是監督不了政府的。什麼是共和?說穿了就是政經高層的利益。